醫道館ᵀᴹ 經筋科

首頁 > 最新消息 > 健康知識 > 冬季進補要辨證,四種您不可不知的體質 (19.11.2016)

       天涼了,一些女性朋友對於補氣血并不陌生,而且都有自己的冬令進補方式,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林友教授指出中醫治病的重要原則是“辨證論治”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虛者有分陰虛、陽虛、氣虛、血虛。有是症,用是藥,常用的補品補藥,根據其性質分為滋補類、溫補類、清補類和平補類,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人與自然界密切相關,外界環境中的陰陽消長也會影響人體內的陰陽變化,所以中醫治病十分重視氣候、地域環境等因素對人體的影響,冬季雖然提倡進補,但在改善生理功能和增強體質方面的功效并不顯著,常言道:“冬病夏治” 一些慢性疾病常在冬季發作或加重,而在夏季則處於緩解期,利於治療和預防,這是中醫根據自然界季節轉變規律治療人體病理變化的一重要體現。

香港執業經筋師總會理事長林友教授詳細說明 “虛”乃身體一切正氣不足的症狀,首先了解自己屬何種體質,何臟何腑有虛症,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補益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益腎氣為主,但具體每人體質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最好經醫師辨證後,由醫師指導進補,切忌盲目進補,如果盲目進補非但療效甚微,反而會出現一些不良後果。以下以提綱式介紹幾種虛症常識,普及一下如何正確進補。

氣虛:表現為少氣懶言、精神怠乏、聲音低沈、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慾不振,虛熱,舌淡胖帶齒痕脈弱等,氣虛者需補氣,補氣的藥物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等。相應食療有當歸黃芪烏雞湯,參藥煨乳鴿等。

血虛:表現為面色萎黃蒼白,唇爪淡白,頭暈心悸,失眠多夢,大便干燥,女性經期失調、舌淡苔滑少津,脈細弱等。進補宜采用補血、養血、生血之法,補血的药物可选用當歸頭、阿胶、熟地、桑椹子丶紅棗等。 相應食療有當歸熟地烏雞湯,當歸羊肉湯等。

陰虚:陰虛則火旺,俗稱虛火,其表現為怕熱,易怒,面頰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黃,五心(二隻手心、二 隻脚心与頭頂心)煩熱,盗汗,腰酸背痛,舌紅少津,苔薄或光剝,脈細數等。進補宜采用補陰、滋陰、養陰等法,補陰虛的藥物有生地、麦冬、玉竹、銀耳、冬蟲夏草、石斛,龜板等。相應食療有淮菊大棗銀耳羹,甲魚淮牛膝湯,元氣鴨等。

陽虛:陽虛則火衰,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除了有氣虛的表現外,怕冷,四肢不溫,喜熱飲,體溫偏低,腰酸腿軟,陽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淡苔薄白,脈沈細等。進補宜補陽、益陽、溫陽。補陽虛的藥物有紅參、鹿茸、杜仲、蟲草、肉桂、海馬等。相應食療有紅參雞湯,蟲草烏雞湯等。

林友教授提醒大家有外感者不宜進補,同時需知道光靠補藥并不是養生好方法。還要配合適當的運動鍛煉如經筋五行操、經筋調養、飲食調理等,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養生效果。



版權所有:中華經筋醫學院
文:Piean
審:林友及周嘉儀教授

 
© 2024 醫道館ᵀᴹ 經筋科
Powered by Topkee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