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館ᵀᴹ 經筋科

首頁 > 最新消息 > 健康知識 > 经筋论治中风 (1.11.2016)

中风本多见于年迈之人,当今社会因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有年轻化趋势。

中華經筋醫學院林友教授指出一般年逾四旬后,气血渐衰,偶尔将息失宜,或情志所伤等诱因,就会有如巍峨大厦,而基础不固,一遇大风,则颓然崩倒。一旦发病,大多治疗时间长,效果慢,患者及其家属非常痛苦。

⋯⋯

因此,在未发病之前,如有中风先兆,必须加强预防,"凡人初觉大拇指,食指麻木不仁,或用不了力,三年内有可能会发成中风。"在《证治汇补.预防中风》篇中说,"平人手指麻木,𣎴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

林友教授解䆁四十多岁以后,经常出现头晕头痛,眩晕,肢麻,以及一时性语言不利等症,多属中风先兆,切宜注意。
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巜内经》,对其症状,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而有着不同的记载。 本病的发生与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烦劳过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中风病变主要在头部,在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发成中风。
林友教授教導大家中风有分中脏腑和经络之分。中脏腑,常是神志𣎴清而病重,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用经筋医学治疗中经络疗效较好。

中经络,病邪较轻,主要症状为口眼㖞斜,口角流涎,语言不利,严重者为半身不遂。半身不遂多由于脑血管受损,其脑部病变,一般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病变两大类。

林友教授再解釋道出血性中风包括了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动脉血管非外份性的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内而发生的疾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缺血性中风是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是指脑动脉在内膜病变的基础上血管壁内形成了血栓,阻碍血液,由于脑组织局部出血或局部供血不足,出现症侯,一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管壁粗糙,管腔变窄,是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此外,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血管痉挛,血液粘度増高,或凝固度增高等原因,形成血栓,发生血栓的血管所供应的脑组织发生急性缺血而致中风。

林友教授提倡经筋医学治疗中风,原则为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患者坐位,医者站立于患者前面,用扫散法自印堂穴扫散至太阳穴。同时配合揉按睛明穴。再用梳散法在头侧胆经循行部位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操作,揉按角孙穴,颅息穴。

医者站立于患者后侧面,揉按颈项两侧,点按风府穴,风池穴,肩井穴。患者平时自己要注意: 饮食要清淡,禁忌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食用动物油脂过多的食物。 情绪要安定,生活要有规律,当病情好转时,肢体可进行活动时,则可进行适当的轻便活动。同时根据自身条件适当锻炼,如练习经筋五行操等,但不可过度疲劳。

版權所有:中华经筋医学院 及林友
文:echo

© 2024 醫道館ᵀᴹ 經筋科
Powered by Topkee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