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館ᵀᴹ 經筋科

首頁 > 最新消息 > 健康知識 > 淺談經筋論治脾胃病 (13/10/2016)

經筋醫學來源於二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把解剖學上的組織學概念的軟組織包括把皮膚,肌肉,筋膜,肌腱,韌帶,滑膜,關節囊,軟骨組織,藏腑膜原組織,淋巴,血管,末梢神經等歸納為十二經筋。
林友教授指出:人體是一個精妙絕倫的生態大環境,古先賢稱之為小宇宙,病變部位只是人體世界中的苍海一粟,經筋醫學是用生態大環境的整體觀去審視整个身体及局部疾病背后的真实原因。用經筋醫學理論探討脾胃病治療,以患者的主要症狀為依據,抓住主證進行辨病辨證,具有定位明確,安全、療效好等特點,不論寒熱虛實、此消彼長不斷變化,應用經筋手法治理,達到邪去而正不傷的療效。
脾與胃互為表裡,脾主運化,又主統血。胃主受納腐熟,脾升胃降,燥濕相濟,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輸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 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全賴與脾的轉輸和散精功能。脾的運化水谷的功能旺盛,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為化生精氣血津液提供足夠的養料,才能讓五臟六腑,經絡,四肢百骸以及筋肉骨皮毛等全身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而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 如果脾的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減退,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則出現腹脹,大便溏,食慾不振,感覺疲倦,消瘦等病變。
林友教授指出經筋醫學治療脾胃病有其獨到之處。
凡慢性疾病、疼痛諸症多為筋障,陳疴久疾,多為陰陽失調,氣血失和所致。經筋療法不拘泥於常法,不攻伐,不對抗,抓住筋障導致失和特點,因勢利導,形成了獨特的治療風格。以胃痛為列:
胃痛,多因暴飲暴食,或飯後劇烈運動,或受情緒影響,氣機受阻,橫逆犯胃,形成胃痛。或者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元氣虧損,致中氣下陷,升舉無力,而发生胃痛。或感受风寒,寒性收引而致胃痛。經筋醫學將其納入經筋病範疇。
胃痛患者,胃部或形成凹形,或胃部突出胃胀,胃部隱隱作痛,綿綿不絕。食後腹部作脹不適,腸鳴有聲。或腹泻或便秘,便形失常,常伴有眩暈,乏力,心悸,失眠,或直立性低血糖等症狀。
林友教授創立經筋醫學的本體病因學說提出筋障論,對臨床實踐具有重要及明確的指導作用,可避免被「專家」所迷惑,被「科學」牽著鼻子走,讓醫學真實回歸致簡正途。病症或上或下,或實或虛,或寒或熱,或滯或溢,皆象也。經筋醫學認為經絡、神經、淋巴、血管系統皆著藏經筋之中,故經筋是一個大系統。當經筋受累而導致筋障,誘發本病。經筋療法治療胃痛,抓住筋障導致失和特點,因勢利導消除筋障。重在以通為用,扶正祛邪,以致中和,一通百病調,從而從根本上解除本體深層次矛盾。
林友教授經筋治療手法:讓患者仰臥,自然放鬆。術者輕輕按揉患者整個腹部,以腹部足陽明胃經筋為重點,應力線操作,審皮膚之寒溫滑澀,知其所苦,進行查灶消灶。通過診查以發現橫絡或病灶所在,為治療提供明確及可靠依據。運用經筋十法的按壓法、振推法、撥彈法等手法,配合點壓鳩尾、中脘、天樞、氣海、四滿、關元、氣穴、中極、曲骨等穴,根據胃痛的不同程度,用手法治療,以使其氣機通暢,氣血旺盛,達到健脾和胃、補中益氣、解除脹痛作用。
平時注意事項:
傳統有「用餐七分飽、健康無煩惱」之說。常餐主食要有穩定用餐習慣,可以少食多餐,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食物。 生活起居有規律,保持舒暢情志,配合適當的運動鍛鍊,但不可過於疲勞。

               中華經筋醫學院 祝君健康!
版權所有:中華經筋醫學院及林友
原文轉載及引用請注明出處。
文:echo

© 2024 醫道館ᵀᴹ 經筋科
Powered by Topkee Media.